時間:2023-07-21|瀏覽:130
數字貨幣可以分為兩大類,一類是私人數字貨幣,如比特幣、Libra等,這類貨幣有一套公認的可接受的電子加密生成機制,商家和個人愿意接受以其是中央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,以國家信用為基礎,實際上是對傳統紙幣的數字化。
私人數字貨幣起步早且發展迅速,在數字技術和場景應用上已經領先于央行數字貨幣,私人數字貨幣的崛起促進了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。隨著央行數字貨幣的興起,數字貨幣將保持多元化的格局。
奧派經濟學家哈耶克提出廢除中央銀行制度,允許私人發行貨幣,通過自由競爭機制來淘汰幣值波動大的貨幣,最終選擇穩定的貨幣。目前,私人貨幣已經開始獲得法律認可,并在部分領域開始流通,但私人數字貨幣并未展現出幣值穩定的優勢。預計,在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支持下,私人數字貨幣與央行數字貨幣、私人數字貨幣之間的競爭將加劇,數字貨幣全面競爭的時代正在形成。
在數字貨幣的新賽道上,主要經濟體的主權貨幣格局將面臨深刻調整。我國央行數字貨幣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,美團、滴滴等互聯網巨頭已經開始數字貨幣電子支付的測試。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框架是“一幣兩庫三中心”,即央行數字貨幣DCEP、中央銀行發行庫和商業銀行的銀行庫、認證中心、登記中心和大數據分析中心,覆蓋了數字貨幣的全過程。央行數字貨幣由央行發行,經過商業銀行進入市場流通,為了防止超發,商業機構需要向央行繳納100%準備金。
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技術路線是開放式的,沒有預先設定過。由于全國貨幣交易規模巨大,純采用區塊鏈技術架構很難實現零售所需的高并發性能。央行數字貨幣仍由央行集中發行和管理,與區塊鏈技術的完全去中心化和匿名性存在矛盾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,通過市場競爭選擇最優技術,共同開發和共同運行將成為趨勢。
在數字經濟時代,移動支付技術已非常成熟,場景是吸引用戶使用數字貨幣的關鍵所在。要實現公眾使用央行數字貨幣,必須拓展應用場景。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發展基礎良好,全國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13.19億人,網絡支付交易額達249.88萬億元,移動支付普及率領先世界。一些應用場景已非常成熟,得益于互聯網巨頭的流量優勢,預計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發展將迅猛。
央行數字貨幣不僅是紙幣的電子化,還是一種全新的貨幣。央行數字貨幣具有交易記錄功能,可以實時追蹤貨幣流向。央行數字貨幣的使用將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,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:一是有利于嚴肅財經紀律,通過數據鏈可追溯貨幣異常交易,有助于防止洗錢、腐敗等非法行為;二是提高宏觀調控精準性,央行數字貨幣的流向清晰可掌握,有助于優化貨幣政策工具,實現精準調控;三是重塑金融系統,隨著央行數字貨幣技術成熟,未來數字貨幣運營機構將不僅局限于商業銀行,還可能擴展到第三方支付機構,金融體系將進行重構。
從紙幣向數字貨幣的轉變是一個長期過程,紙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存在,第三方支付也將與數字貨幣支付并存。平穩實現向數字貨幣的轉型是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。一方面,需要加強技術合作和開發,提高數字貨幣技術穩定性,降低成本,保護隱私和數據安全,防止系統性風險。另一方面,必須防止財富再分配效應。在轉型過程中,數字貨幣價格特別是私人數字貨幣價格不穩定,應防止既得利益集團通過價格波動謀取暴利,保持整體財富結構穩定。
作者是經濟學博士
來源:中國經營報